2025/8/13

偶然的成功

0




 

AI Photo created by Artistly

老師喜歡選擇成績好、乖巧又能幹的人當班長,省下許多煩惱,不過在我的學生年代,老師會故意挑選頑皮的學生做班長,不是為了自找麻煩,而是想透過賦予責任感為對方帶來改變的契機。當班長不好帶頭作怪,頑皮的個性怎樣也要收歛一下,有了班長的責任,人會變得踏實起來,不再那麼輕浮。

當然,最後會不會改變還得看對方的造化,不是說當上班長的人必然會從此乖巧,等如一個人不是當了主管就必然能成為好主管,每一件事都有學習過程,有人悟性高,有人卻始終學不好。

學習過程上,有人從失敗開始,也有人從成功開始,失敗雖然令人沮喪,卻是最沒負擔的起步點,從谷底開始,每一步都走在上升軌道上,之後的起起跌跌都是努力的延伸。成功的起點先天佔優,從一開始就走在成功的路上,往後邁出的步伐可以小一點,不用那麼費勁,不過繼續往上爬絕不輕鬆,難免憂慮一不小心便往後退,走上下坡路,心理壓力非常大。

還有一種情況,原本一直平平無奇,卻在偶然下取得成功,這次偶然的成功往往會觸發意想不到的結果,譬如某學生的成績一向只是中等,卻在一次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驚喜和錯愕之餘,也同時冒起保持好成績的決心,於是從此努力溫習,認真上課,成績越來越好。沒有偶然的成功,就未必會激發出這份動力,往後也不會這般努力。

成功與否,除了靠努力,運氣也佔一定因素,所以盡了力就好,沒必要太在意結果。成功或失敗總是一時的,不用過於執著,將來回過頭來,當時的成績早已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經歷成功或失敗後的心態調整,成功時不驕傲不自滿,失敗時不氣餒不放棄,堅持一步步走下去,直到鍛鍊出最強大的自己,而這個你,就是最大的成功。

2025/8/12

《檸檬與殺人魔》:多重反轉殺人事件

, 0




 

沒聽說過桒垣愛夕這個作者,會看《檸檬與殺人魔》是因為文案說有很多反轉,我對反轉的小說向來有偏好,總想考驗一下自己是不是想到那反轉。

先介紹一下小說內容再來談反轉吧。

一開始女主角得知妹妹被殺,這已不是她家第一次遇上兇案,在她十歲時父親被一個十五歲的少年殺死,行兇動機不涉仇怨,純粹因為對方心底裏一直有著殺人的慾望,結果現在她家又遇上兇案,更糟糕的是,有媒體報導她妹疑似涉及保險金詐騙,其男友替她買了保險半年後意外身亡,於是她妹由受害人變成人人喊打的加害人。女主角不信妹妹是這樣的人,於是決定搜集證據還妹妹清白,可是不但處處碰壁,還遇上襲擊。這時她得知當年殺父的兇手出獄後不知所蹤,於是懷疑是對方殺死妹妹……

小說一開始鋪陳的懸念不錯,由於兩姊妹在父親被殺後就分開住,因此主角其實不知道妹妹的真面目,面對全世界對妹妹的質疑和鄙視,她無從辯駁,因為她根本不知道事實到底是什麼。追查的過程不算緊湊,主要是為了鋪陳結局的多重反轉,不過幸好小說的篇幅短,很快便進入高潮部分。

小說確實反轉連連,而且不是一次單純的反轉,而是不斷反轉再反轉,單是敘述式詭計就不止一層,其他反轉也是一層又一層。

反轉多就代表好看嗎?當然不是,至少反轉要合理,要讓人震撼,一切必須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內吧。我覺得不合理的地方不是某個反轉,而是小說中一個關於父女的設定,這個設定算是一個關鍵,不過我覺得不合理,也就有點出戲。不過如果扣除那個不合理的設定,後面的反轉連連還是讓人有點驚喜。

《檸檬與殺人魔》雖然不算十分精彩,但整體還是好看的,算是一本可以輕鬆看完的消閒讀物。

購買電子書:https://moo.im/a/16tvIT

書名:《檸檬與殺人魔》

作者:桒垣愛夕

出版:春天出版

日期: 2024/09/20

2025/8/6

青春的憤怒

0




 

AI photo created by Artistly

青春不一定粉嫩嫩或金燦燦,那只是成年人在回望過去時因過度緬懷已逝的青春而產生的固化形象。

現在的青少年大多充滿憤怒和憂鬱。學生都忙得喘不過氣來,學業的壓力將人壓得消沉,同儕間的相處問題無可避免影響心情,自我形象的追求永遠讓人失落,種種壓抑之下情緒一觸即發,任何觸碰都會引發潛伏的憤怒,於是長輩的關心問候變成令人厭煩的囉嗦,反白眼是最低限度的反抗,出言不遜、一言九「頂」近乎常態,家長要是沉不住氣教訓孩子,首先是把自己氣壞,再來讓親子關係變糟,與孩子的感情越發疏離。

成年人平日習慣面對現實問題,用成人思維看待青少年的煩惱會覺得全是無病呻吟,但對身處風暴中的人來說,所有問題都是無限大,青少年本來就未成熟,長大需要過程,需要學習,犯錯、跌倒是平常事,在成熟之前都特別脆弱。

生活不容易,並非只有成人才覺得困難,青少年也有活著很累的時候,要熬過青春期絕不容易。現在要你一天上八小時的課,回家還有做不完的作業和沒完沒了的測驗考試,你大概會崩潰吧,所以減少對孩子指指點點,盡可能體諒一下他們的心情。

每個成年人都經歷過青春期,但千萬別以這論調作出鼓勵,青少年才不吃這一套,當年的環境跟現在不可同日而語,他們面對的問題跟我們曾經遇過的完全不一樣,所以收起成年人過剩的自我意識,別將自己的想法加諸在青少年身上。

青春是憤怒的,是脆弱的,是憂鬱的,同時是激情的。

青少年未必會在父母面前展示真實的自己,他們在朋輩之間宣發情緒,從偶像處得到力量,父母覺得無力,卻只能保持安全距離陪孩子熬過青春期。

活著就好,這一點最重要,其他都是過眼雲煙。

2025/8/5

離婚的第一個步驟是什麼?

0




 


Zoom image will be displayed
Zoom image will be displayed
Zoom image will be displayed
Zoom image will be displayed
Zoom image will be displayed
Zoom image will be displayed

這是一個關於離而不分的婚事,這是一個關於重新開始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友情和力量的故事。

希望一直都在,人生隨時都可以重啟。

我等待的明天》正在鏡文學連載中。

小說網址:https://www.mirrorfiction.com/book/39175

2025/8/1

歸零再出發的《我等待的明天》

0




 

我最新的連載小說《我等待的明天》已於七月上架鏡文學,因為屬連載性質,想等連載內容多一點才向大家介紹,所以等連載滿月才正式公佈,大家都去鏡文學看我的最新連載小說吧。

之前我寫的小說會寫得複雜一點,結構、敘述角度、時間線不一定是線性的,這樣的寫法其實很累,因為需要大量設計,寫起來難度較大。

這次再寫長篇小說,希望是一個更簡單直接的故事,全程直線,不扭轉,不玩結構,不玩時間交錯,希望讀者讀起來會更容易投入到小說世界中,更容易愛上角色。雖然線性結構似乎更容易寫,不過這篇小說寫來一點也不輕鬆,先不說後來我改了多少遍,就在寫的過程中因為涉及我不認識的範疇而需要查找許多資料,再融入到小說中,我還是花了很大的氣力。

《我等待的明天》的主題是「歸零再出發」,在人生跌到谷底的時候,要如何讓自己重新站起來呢?又是什麼讓我們決定離開原來的軌道,走到另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上?人生不一定一成不變,也不一定需要突破,最重要是能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我等待的明天》講述四個在機緣巧合下住在一起的主角如何互相療癒,互相救贖。一對離婚卻依然同住的夫妻,一個迎來憂鬱的堂弟,一個讓因火災無家可歸的朋友暫住。兩男兩女在生活中慢慢打開各自的心結,陪伴對方走出幽暗,最終發現,人生什麼時候也可以重新開始。

劇情就不多介紹了,總覺得知得越少,閱讀的時候就更有趣味,反正就像看著一班朋友如何克服。《我等待的明天》是一本有關友情,有關勇氣,有關重新振作的小說,充滿療癒元素,在寫作過程中為我帶來鼓勵,也希望將力量傳遞給每一個讀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就算面對相同的處境,也可能因為不同的反應而得出不同的結果。沒有百分百的正確,當然也沒有百分百的錯誤,就算兩個人走到離婚這一步,也不表示當初選擇結婚是錯誤的。

人生啊,每一步都算數,就算走錯了,也必然有其意義。不管發生多糟糕的事,結果也必然有利於自己。

允許自己向下沉,同樣要允許自己重新站起來。

一起來看看四個主角如何歸零再出發吧。

鏡文學連載網址:https://www.mirrorfiction.com/book/39175

2025/7/30

追星的孩子

0




 

AI Photo created by Artistly

青少年容易沉迷,年輕嘛,經歷的事情還不算多,一旦找到喜歡的事物便全情投入,想一想孩子在小時候看過多少遍喜愛的動畫,看足三個月也不生厭,喜歡就一直看,直到出現另一齣能取而代之的動畫,直到上學以後沒時間看動畫,直到長成青少年找到完全投入和沉迷的事物。

沉迷打機,沉迷打波,沉迷上網,沉迷漫畫,沉迷追星……家長可能會覺得,要是他們能沉迷讀書或其他有意義的事就好了,問題是那根本輪不到家長控制,家長可以強迫孩子學習,卻無法令孩子真心愛上某事物,太強硬反而適得其反。

青少年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某程度上出於本性,也可能受環境或朋輩影響。許多家長害怕孩子過度沉迷會帶來壞影響而加以制止,像家長認為畫漫畫沒用,見一次打一次,結果奪去孩子成為漫畫家的夢想。

只要能適可而止,就讓孩子盡情做喜歡的事吧。

孩子想追星,就陪著一起追好了。將情感寄託在偶像身上,有助減輕生活壓力,我們總以為少年不識愁滋味,不會有什麼壓力,不過對孩子來說,所有我們以為不重要的事物都足以壓垮他們,所以讓孩子追偶像,有寄託有期待能讓心靈得到滿足,日子將不再那麼難熬。

要是偶像思想健康有深度,甚至會為孩子帶來正面影響,偶像說一句勝過家長嘮叨一個月,偶像介紹一本書,孩子立即跟著看,為了接近偶像,孩子會有努力的動機,為了支持偶像,更可能激發許多新技能,例如剪片、製作應援物等。

任何事物都是多面體,有人認為追星浪費時間,有人卻從追星的過程中有所得著。追星的孩子可能學得更多走得更遠,陪著孩子追星,感受青春的熱熾,重拾失落的情懷,最重要是將親子距離一下子拉近起來(前提是孩子讓你陪伴)。

2025/7/29

《失業教我們的事》:將失業視為轉變的契機

, 0




 

《失業教我們的事》顧名思義,就𠂇是一本關於失業的書,而且很大部分集中在中年失業這個課題。

現在失業率高企,很多人失業之後也很難找到工作,所以現在看這本書特別感慨。

此書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點是要將失業視為人生的禮物,直接引用書中的句子吧:

  • 有一種失去,叫作獲得。在失業時期,老天爺幫你按下暫停鍵,不是讓你用來抱怨失去工作,而是感恩再度獲得那些重要的失去
  • 失業才讓人完整且豐富多彩,轉身注意到工作之外,還有更精彩豐富的人生,像是自己、健康、家人、朋友,或是生活。

當然有人不認同失業是禮物,因為失業實在太痛苦,要是一直找不到新工作怎麼辦?

事實上,書中很大段落提到中年人失業後找工作的困境,當一個中年人自以為經驗豐富,是公司的中流砥柱,結果被裁以後才發現不是公司需要他,而是他需要公司。當他離開公司以後,就算他擁有再多的經驗,也敵不過年紀比他小的人。那個年齡門檻可能四十歲已經出現,甚至提早到三十五歲。許多公司寧願請聽教聽話的年輕人,也不太願意請中年人。

越看越悲涼,不過此書當然帶出一些應對失業的方法,不止是行動上,也包括心態的調整,上面提到的將失業視為轉變的契機,靜下來看看人生最重要的事到底是什麼。

書中有很多不同的人的職場和失業經歷,看看別人在面對什麼問題,也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所面對的處境。

失業的人不是隨隨便便寄出一些履歷便完事,而是應該將失業當成事業來經營,每天花八小時寫履歷和準備見工事宜,中年人寫的履歷跟年輕人寫的履歷肯定不能一樣啊,如果還只是將以前的履歷拿出來調整,成功率肯定不大。

失業之所以可怕是因為沒有收入難以維持生計,所以有一點十分重要,就是失業以後不是要急著找工作,要找的其實是收入。作者教導斜槓課程,斜槓就是多重職業,不受限於單一職業,而是選擇多重職業和身份的生活。很多人害怕轉變,但是現在的社會結構已不同於以前,不改變很難走下去。

發揮所長,也學習不認識的新事物。天無絕人之路,只要願意,一定可以找到出路。

購買電子書:https://moo.im/a/1joruw

書名:《失業教我們的事》

作者:洪雪珍

出版:商周出版

日期:2020/11/05

2025/7/23

向幸福出發

0




 

AI Photo created by Artistly

因為希望過得幸福,也希望更多人能幸福地生活,所以多年前為專欄改欄名時,決定採用「幸福魔法」這個名字。

我不會大言不慚地說我寫的文字能讓任何人幸福,也沒有魔法可以讓所有人得到幸福。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先讓自己活得幸福,再將幸福感傳遞給身邊人,希望也包括看到這些文字的你。

幸福虛無縹緲,到底要怎樣得到幸福呢?

有時候我們總以為幸福在遠處,在不久或很久之後的未來,在置業以後,在結婚以後,在孩子出生之後,在財務自由之後,反正不是現在的事,彷彿幸福永遠遙不可及。

然而,幸福怎麼可能不在身邊呢?你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是讓你幸福的助力,那不是指你擁有多少財富,更重要的是你與世界的連結,能為你帶來力量的家人和朋友,能為你帶來回報和滿足感的工作,能支撐你不斷向前走的健康,能讓你實現夢想的拼勁,以及讓思想騁馳的自由。

當然還有更多更多,你擁有的已經夠多了,別只著眼於你還沒擁有的事物,那既然還沒屬於你,可以嚮往,但不必強求。

要是你現在覺得不幸和痛苦怎麼辦?那就設法擺脫啊。不幸是處境,痛苦則是一種心境,而困境之所以能將你困住,是因為你容許這狀況持續著。我們偶然會遇到不幸,甚至置身低谷爬不出來,可是我們永遠可以採取行動改變狀況和心態。繼續躺在低谷抑或往上尋找出路,都是一種行動,怎樣行動將決定往後的日子。被困住往往是一個念頭,出路卻肯定不止一條。

幸福是一種流動的狀態,沒有固定形狀,也沒有不變的模式。今天覺得幸福,就盡情享受吧,然後繼續朝著幸福出發,每踏出一步,都是通往幸福之路,帶著想要幸福的心態,自然會得到幸福。

幸福一直在掌心中,每個人都要幸福啊。

2025/7/16

關於寫專欄這回事

0




 

AI Photo created by Artistly

我至今依然認為,寫專欄對我來說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最大的難題當然是哪來這麼多題材?我知道應該從生活中提煉,問題是每天過著大同小異的日子,基本上離不開這樣那樣的情緒,內心的感受很快會耗盡,再沒有新感悟怎麼辦?隨便找個題目書寫?如果連題目也想不出來呢?這是我最害怕的情況,因此我絕不可能在交稿那天才動筆,萬一想不到任何題目呢?萬一寫不出來呢?萬一一直寫不好呢?

寫作是一件愉快的事,不該產生任何壓力,而我消除寫專欄帶來壓力的方法,就是寫下一定數量的存稿,在交稿日選一篇存稿修改便行,因此我從來不會面臨交不出稿的情況。

我習慣在每月的第一個星期寫五篇專欄,那麼接下來的三個星期便不用再為寫專欄這件事煩惱。交稿日前一兩天我會開始修稿,幸運的話只需要修改文字的沙石,刪掉冗字,但是這種幸運的事很少發生,重看多天前寫下的文字,有時會發現邏輯不通的地方,有時會發現自己根本是亂來的,那只好大幅修改,根本與重寫無異。修稿後,我大概會從頭到尾看四至五遍,直到再也找不到需要修改的地方才算完稿。

至於我最擔心的題材問題依然存在,不過跟存稿一樣,我也會存下題材。我有一個題材庫,平日一想到有潛力寫成專欄的題目便會記在題材庫中,到了寫稿的日子打開寫作軟件,挑選這個月可以寫得出的題目,有時寫兩三行寫不下去就跳到下一個題目,有時寫到一半也未必寫得下去,那就先放著吧,有些事情就是急不來。

寫作這件事的神奇之處是,今日寫不下去的文章,說不定下個月便能夠順利寫出來,人生難免碰壁,但那不一定是條死巷,先歇一會,再轉換一個角度,往往就能走出困局。

2025/7/15

《四十我就廢》:平淡又冗長的小說

, 0





原本看這書名以為會是一本能讓我產生共鳴的小說,可是讀著讀著完全不是那回事,我一點共鳴也沒有,故事情節太理所當然,完全沒有驚喜,我甚至在故事開始就已經猜到結局會是怎樣,而中間的情節有點流水帳,對我來說吸引力不足,在這情況下小說還要超過19萬字,對我來說實在有點在啃的感覺。

為什麼不棄書?其實就是想看看結局是不是一如我預期那樣,如果結局超出預期,我還會有點驚喜,但現在只有失望。

故事講述一個年過四十的英國女子,本來跟未婚夫去美國開咖啡店,可是最後店子結業,而她也跟未婚夫分手,於是她獨自一個人回到英國,只夠錢租住一個房間,而她跟房東更是合不來,經常發生衝突。

她看著朋友都有自己的家庭事業,而她就是一個失敗者,甚至找不到正職,只能替人寫訃聞賺錢,不過在這工作中認識了一個八十多歲的寡婦,兩人成為莫逆之交,也為她的人生帶來一些不一樣的轉機,她開始嘗試約會,卻發現很難找到合意的人。

她在偶然的契機下開始錄一個叫做「四十我就廢」的podcast,一開始只有個位數的下載數目,但漸漸越來越受歡迎。

這本小說基本上就是一個失去許多又對自己的人生感到諸多不滿的女人,如何重建自己的人生,過程中她有許多碎碎念,跟朋友、跟家人有不同的矛盾,當然在最後都會得到和解和突破,這樣的結構很合理,也能讓讀者感到滿足,不過我覺得過程寫得不夠好看,略嫌太長太平淡。

購買電子書:https://moo.im/a/8mBEGX

書名:《四十我就廢》

作者: 亞莉珊卓.波特

出版:堡壘文化

日期: 2023/10/13

2025/7/9

關於訂閱制這回事

0




 

AI Photo created by Artistly

現在許多產品和服務都由買斷制改為訂閱制。

以前聽歌是一張唱片一張唱片買的,看電影也一樣,我家的影碟曾經多到連組合櫃也負荷不了整個塌下來,現在改用串流音樂和串流電視,只要繳付月費便可以享受源源不絕的音樂和影視作品,從此不怕找不到想看的電影,只怕時間不夠用。

串流服務不斷推出新內容,採用訂閱制無可厚非,不過許多不頻繁更新的服務也採用訂閱制,難免對用戶做成經濟負擔。

數一數我正在訂閱的服務吧,一個雲端辦公室方案、兩個雲端儲存服務、一個雲端備份服務、一個筆記軟件服務、一個寫作軟件、一個串流音樂平台、七個串流電視平台、兩個閱讀平台、一個VPN服務……聚小成多,每年要繳付的訂閱費還真不少。

我支持用者自付,付款享用服務合情合理,因此從不抗拒繳付服務費,只是每次要訂閱新服務都會有點掙扎,害怕形成長久的經濟負擔。如果我需要的服務能夠買斷,我絕對會毫不猶豫付款,以後再無後顧之憂。

無法買斷的服務,要繼續使用便得乖乖繳付訂閱費,有些人討厭訂閱制,因為長年累月的付出,一旦停止付款,便不能再使用下去,多麼無情啊。然而,一家公司要營運下去需要成本,更新迭代需要更多成本,買斷制就是將已成熟的產品賣給你,後續未必有頻繁的更新,而訂閱制則讓公司有條件保持更新,持續的收入讓公司永續經營,不至於因為資金不足而倒閉。這大概解釋了訂閱制越來越盛行的原因,公司追求固定收入,用戶也希望一直使用最新版本的服務。

我喜歡一項服務便會一直使用下去,乖乖付款默默支持,直到有天不再需要為止。能力所及,想用就用,想買就買,難得才活這麼一回,總不能虧待自己。

2025/7/7

《請叫我「遊民小姐」!》:從生存轉到生活的契機

, 0




 

作者曾經是金牌文案,在廣告界當上創意總監,在此之前,她試過十多次被炒,但職位越來越高,而工作量也越來越大,最高峰時每天只睡一個小時。這樣身體捱不住,出現鬼剃頭的情況,於是她終於決心告別「社畜小姐」的生活,辭職歸零,搖身一變成為「遊民小姐」。

當然不是普通遊民,而是上流遊民,無所事事不代表生活無聊,已經忙了半輩子,退休為什麼還一定要找事來充實生活,不可以真的休息一下嗎?最好的「休」是察覺自我內心的渴求,進一步做能讓身心快樂的事。

作者在書中提倡的上流遊民也許不符合主流思想,卻讓人反思生活的核心,作者提到真正的財富自由是,當你不再把資產多少當成目標,而是為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而展開行動。財富自由的另一面,就是換取「不想做的事情可以不用做」的自由,僅此而已。

其中一個讓我深刻的內容提到無用之用,只要夠廢,就沒天敵。在生物中,海蜘蛛無用又毫無價值,正因如此,牠們才得以存活。進化論說的是「適者生存」而非「強者生存」,因此強大的恐龍絕種,但懶散的無尾熊卻存活至今。這裏不是要勸大家變廢,而是有沒有用其實只有自己知道,找到自己喜歡的活法,順勢而為,不用管太多外在的價值觀。

有一章也很有意思,主旨是成長為成熟的大人,就是要學懂拒絕,不受外界干擾,譬如遇到麵包買二送一的情況,覺得不享受優惠就是蝕了,於是明明只需要買一個麵包卻多拿走兩個,這真的有需要嗎?抑或反而做成浪費呢?「不要」也是一種選擇,能拒絕多餘的事物,其實也是一種修練。

這本書有一半篇幅講述作者之前在廣告業界工作時的點滴,我都無法想像打工族為什麼要花全部時間在工作上,每天做到半夜三更,翌日還是一早要上班,而且公司認為這就是正常的工作態度,這樣爆肝生活到底是為了什麼?賠了健康值得嗎?當一個人睡眠不足,腦袋根本轉不過來,工作質素自然下降。如果公司真的有這麼多工作量,多聘人員啊,何必要折磨員工呢?

沒有人想成為社蓄,都是為了生存,但生存也得有意義啊,將生存轉化為真正的生活,看似基本,卻實在不容易,像作者要不是遇到身體問題,大概還不會放棄工作。

對工作感到疲累的話,不妨看一看這本書轉換一下思維。

購買電子書:https://moo.im/a/hxAEJV

書名:《請叫我「遊民小姐」!》

作者: 遊民小姐

出版:今周刊出版

日期:2024/05/02

2025/7/2

關於用錢這回事

0




 

AI Photo created by Artistly

我一直奉行這個原則:「東西可以買貴的,但是不能買貴了。」

雖然一分錢一分貨並非必然,但如果需要有質素的產品和服務,無可避免要多付一點。如果付不起或認為太貴,那只能犧牲質量。

事實上,許多產品昂貴的原因在於品牌,撇除品牌的價值,市面上肯定有性價比更高的產品,不過付得起又喜歡該品牌,那就購買吧,一個一百元的手袋和一個一萬元的手袋,儘管用途一樣,本質上卻大不同。買什麼價格的手袋純屬個人選擇,自己喜歡就好。

我生性吝嗇,捨不得購買太昂貴的東西,不過什麼才算昂貴呢?我所認為的昂貴在別人眼中可能很便宜,所以只能以自己的標準來判斷。

不管東西昂貴或便宜,只要認為值得就買吧。不過願意花「巨款」不代表我願意多付不必要的錢,東西再便宜我也不想買貴一分一毫,因此不論買什麼也會費心力格價,務求找出最便宜的價格。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支持格價,有人認為這是浪費時間,與其花時間格價來省個十元八塊,不如直接購買省時省心,為了格價而耗費的心力絕對比省下的錢更昂貴,因此認為購物的最好方式是選好自己需要的商品後爽快付款,將時間放在更值得的地方上。

要怎麼用錢是個人自由,有人賺多少花多少,先開心了再說,將來的事交由將來的自己解決;有人先儲蓄後花費,那是犧牲現在的享樂為未來帶來保障;有人先花費後儲蓄,不是不想留給將來的自己,但總得先照顧好當下;也有人很努力賺錢卻一直入不敷支,生活迫人啊。至於那些沒有收入依然毫無節制地花錢的人,完全無視責任感。

將錢用得其所,是對辛苦賺錢的自己最好的回報。不過錢夠不夠用又是另一個重點,有錢才任性得起呢,所以我才會省得一元是一元。

2025/6/30

《別將手上的髒污擦在那裡》:藏不住的小秘密

, 0




 

由五個短篇小說組成的《別將手上的髒污擦在那裡》,每一篇的主角都有著小秘密藏在心裏,要隱瞞還是揭開?為了隱瞞可以做到什麼地步?

〈只是運氣不好〉講述一個女人在面對生命倒數時,決定帶走丈夫心裏的痛苦回憶,於是丈夫開始訴說自己害死一個人的往事,女人一邊聽著丈夫的訴說,一邊拆解那個秘密,最後能否解開他的心結呢?……這一篇我覺得略為平淡,有著安樂椅神探的設定,不過覺得有點刻意穿鑿附會。

〈圓謊〉的故事很簡單,一個老師在值日時忘記關掉泳池的水閥,流掉了半個泳池的水,在心慌意亂的情況下,研究著會面對什麼後果,又要怎麼應對。結果他為了隱瞞這件事,必須不斷圓謊……結局有點小扭轉,還算有趣的一篇。

〈忘卻〉講述一對老年夫婦的隔壁鄰居中暑死掉了,丈夫記起之前不小心拆掉對方的供電中斷最後通知書,當時妻子表示會轉交對方,可是妻子患有失智症,忘記了這件事,鄰居會是因為停電冷氣關掉而熱死嗎?妻子不斷追問她是不是有事情忘掉了,丈夫每次敷衍過去也心裏不安……結局也是有點小扭轉,不算十分出人意表,但整體還不錯。

〈打入冷宮〉是在電影煞科日,導演發現主角涉及毒品,要是揭發了,電影肯定無法上映,心血付之一炬,怎麼辦呢?他無論如何也想讓電影上映,可是怎麼做怎麼錯 ……這篇吸引力最大,最後的扭轉早就有跡可尋,有時太自以為是肯定會被反噬,不過我覺得有一個小細節不太合理,這其實是一個關鍵點,所以還是要扣一點點分。

〈含羞草〉講述一個暢銷作家在簽書會重遇舊情人,見面後對方問她借錢,她本著借錢給對方後便能從此對他斷念,沒料到他之後竟然以此威脅她表示別人一定認為他們有特殊關係才會借他三十萬日元……我完全無法理解為什麼借錢給舊情人會成為被威脅的理由?因為一路看這故事,一路在心裏罵女主角實在太太太蠢了,這有什麼好受威脅呢,於是這篇我完全投入不到。

整體來說,《別將手上的髒污擦在那裡》有點小趣味,但都不算十分精彩,不過全書非常易讀,是可以輕鬆看完的一本書。

購買電子書:https://moo.im/a/78kqBJ

書名:《別將手上的髒污擦在那裡》

作者:蘆澤央

出版:春天出版

日期:2024/06/10

2025/6/25

陪伴是最好的禮物

0




 

AI Photo created by Artistly

結婚多年,不管是生日、情人節、周年紀念也不再渴求什麼禮物,花伴侶的錢跟花自己的錢一樣嘛,買禮物給自己隨時也可以,不用等到特別日子,有時候甚至不想花錢買些有的沒的,物慾越來越低,實在沒必要為買而買,勉強買下沒真正需要的東西是無謂的浪費。

話雖如此,在某些特定日子,當伴侶詢問想要什麼禮物時,如果說什麼也不需要可能會讓對方感到為難,擔心日後會觸發秋後算帳的危機,於是當伴侶問我對禮物的想法時,我大膽提出一份昂貴的禮物。

猜猜看,什麼東西最昂貴?那不是花錢就可以買到的東西啊。

答案是時間。

要知道,就算是夫妻,對方的時間也不屬於你。每個人只可以控制自己的時間,不能勉強伴侶做不喜歡的事。夫妻之間需要互相尊重。一般來說,我不會干涉對方做什麼不做什麼,更不會打擾對方享受獨處時間,因此要求對方給我「大量」時間絕對是奢侈品。

雖然說夫妻早已許給彼此一輩子的時間,但落實到每分每秒卻是另一回事,平日的相處既有一起吃飯一起聊天的共享時間,也有各忙各的獨處時光,既相親相愛又各自安好,一直相信這是夫妻間最好的相處形態,從不勉強對方陪我做他完全不感興趣的事,不過作為一份禮物,就任性一點吧,於是大膽提出每晚陪我觀看我喜歡的綜藝節目,超過一個月每晚陪我進入一個他不理解的世界。老實說,我絕對可以自己一個看節目,向來習慣如此,不過實在太渴望跟伴侶分享喜愛的事物,那才是真正的共享時刻,時間在流逝,我們同步感受美好,我快樂所以你也快樂,反之亦然。

陪伴本身就是最好的禮物,讓我遇上一個願意陪我做任何事的人,絕對是天賜的禮物,每天活在愛裏,其他一切都不重要。